2023学年第二学期心理健康教育总结
本学期,我以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》为指导,不断转变教学理念,改进教育、教学方法,改进工作方法,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、学科性和实效性,为实施素质教育营造良好的心理气氛。并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,通过多种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,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,健全人格,增强承受挫折,适应环境的能力,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。
以下是对本学期心理工作的全面总结,旨在梳理经验、查找不足,并为未来的工作提供参考。
一、主要工作与成效如下:
(一)多维度普及心理健康教育
1. 抓好课堂教学
课堂,是师生沟通的一个重要场所。我校在三年级开设每周一节的心理活动课。同时,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,也是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渠道。在课堂上,师生之间无时不在进行情感的交流和心灵的沟通,我注重挖掘教材中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因素,通过巧妙的设计,通过组织各种活动,例如心理剧、角色扮演、小组合作等,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,实实在在推进心理健康教育。在课堂中巧妙地渗透德育思想、心理教育,努力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积极进取的人生目标。
2. 定期专题讲座
我校每两周一次进行心理广播,内容涉及新学期适应、关爱自我、应对压力、合理安排时间、情绪调节、人际交往等方面,帮助学生学习解决自己出现的问题,解决和他人之间出现的冲突和矛盾,帮助他们更加健康快乐地成长。
3. 多方面进行心理健康的宣传
利用学校各项宣传,使学生科学认识心理健康教育。许多学生缺乏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认识。我们利用宣传栏、校园网、微信公众号、心理海报、心理广播等途径来宣传心理健康教育,在心理课堂上加大力度来宣传心理健康教育。通过这些途径宣传心理健康教育,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,加深他们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认识。通过加大宣传力度,让学生科学了解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,来强化其参与心理健康教育来优化自身心理素质,提高自身心理健康水平。
(二)心理咨询服务体系建设
1.开展心理个案咨询,建立健全心理档案。学期初,对特殊学生进行全校筛查,在普查基础上根据其结果设立特殊学生心理档案。在各个班级设立心理委员以利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,这样学校心理辅导老师及有关班级任课教师就能够依据不同情况,协同进行引导、教育,力争将心理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。每天心理咨询室开设1小时接受一对一或小组心理辅导,并记录在案。
2.对四年级学生进行普查。我校每年对四年级学生进行心理普查,用的量表是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。对需要关注的学生再进行一对一心理辅导。有的学生是没有认真读题乱填导致预警的,而有的学生则是需要进行心理疏导的,列入重点关注。
3.按需进行团体辅导。除了每周一节在三年级的心理健康活动课,结合心理活动月,每班会进行以心理健康为主题的班会课。学期初,全校会由心理老师或者班主任老师进行开学心理适应的心理辅导课。另外,心理老师还会以学生的需求来进行团体辅导。
(三)心理危机干预
1.预警机制建设
建立了心理危机预警机制,通过班主任、任课老师、心理委员等多种渠道收集学生的心理信息,及时发现和处理学生的心理问题。同时,设立了心理危机干预热线,随时接受学生的求助和咨询。
2. 干预措施阶段
对于出现心理危机的学生,我们采取了及时有效的干预措施,如紧急心理咨询、家校沟通、转介专业机构等,确保学生的心理问题得到妥善处理。同时,对干预过程进行记录和评估,为后续工作提供参考。
(四)家校合作
1.家长培训
我校利用家长会、家校开放日等契机给家长进行亲子沟通、家庭教育方面的各种培训,有条件的邀请专家来作讲座,帮助家长更好地理解和支持孩子的成长。
2.家校沟通
通过家长会、家访、电话沟通等多种方式,加强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和合作,共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。对于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,我们及时与家长进行反馈和沟通,共同制定个性化的干预方案。
(五)在五育活动中推进心理健康教育,提升学生的心理品质
今年,我校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,艺术节、劳动节、读书节为学生搭建表现才华的舞台,调节学生的身心,释放学生的潜能,并通过各种竞赛,如学科的竞赛、心理条线的竞赛还有运动会上的竞赛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、奋勇拼搏的精神等,这些,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。本学期开展的活动把不怕困难,顽强拼搏,不怕失败,积极进取等良好的心理因素种植在学生心中。每次活动之后,作为心理老师,在课堂上我都会进行适时教育,让学生将这种良好品质的种子深深植于心中,这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是有益的。
二、存在问题与改进措施
尽管学校心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,但在实际工作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:
1. 心理咨询室利用率不高
部分学生对心理咨询室存在误解和抵触情绪,导致心理咨询室的利用率不高。我们将加强心理咨询室的宣传和推广工作,消除学生的顾虑和疑虑,提高心理咨询室的利用率和效果。
2. 家长合作深度不够
虽然我们在家校合作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,但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沟通不畅、合作不深入等问题。未来我们将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交流,建立更加紧密的家长合作关系,共同为学生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。
总之,学校心理工作仍任重而道远,在未来的工作中,我们将继续秉持“以学生为中心”的教育理念,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,为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。